团队塑造的基本原则

教师是学校理念文化的主体承载者和创造者,只有当学校的核心价值渗透到教师的精神世界,并形成稳定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独立品格的学校文化才能得以生存与延续。那么,怎样进行团队塑造呢?

我们知道,促进每个人把事情做好是实现管理核心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管理的人文性的集中体现。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个人把事情做好呢?笔者认为,加强团队建设是促进每个人做好事情的关键性工作。而具有学校精神的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理解认同、以励促进、行为生成”。

众所周知,群体不等于团队,只有用学校的共同价值取向整合群体分散性价值观念,努力实现“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目标,才能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团队。因此,在特色团队塑造中应坚持以“理解认同、以励促进、行为生成”为基本途径,逐步树立全体教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行为风尚,从而塑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动态形象。

第一,理解认同——前提和基础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否成为全体学校成员共同的理念,关键在于它能否取得全体学校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校长不仅有责任向学校成员做好解释、教育和说服的工作,还要广泛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符合学校道德领导的基本思想,正如美国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指出,现代学校强调学校成员广泛共享学校共同体的价值观、理念、理想并负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学校管理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理解认同为前提,因为没有深刻的理解则不能达成认同,没有认同则无以化为内在的动力。“惟当我们喜欢那个本身有待思虑的东西时,我们才能够思想”(海德格尔)。要将学校理念转化为学校教职工的内在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属于教师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学校可以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专家、社区代表和学生家长等人员参与的论证会,甚至采用张榜公示、问卷调查、利用校园网、举办各种座谈会、研讨会、恳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逐步完善学校办学理念,同时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加以解说,使他们对学校理念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必须融入教师的血液和呼吸之中,使他们认为是自身的需要;必须转化为教师毅然决然的行动,使他们由衷地表达:我愿意这样干!

第二,以励促进——过程与方法。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强化来改造的。强化可分为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惩罚手段的负面强化作用早已为大多数管理者们所采用,但正面的强化其潜力却未被充分挖掘。除了称赞、肯定,还应该多提供展示的渠道和方式,通过富有积极性的正面强化来表达出校园的行为意识,因此,以励促进是行为强化的有效途径。

以励促进就是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人格性的行为管理(制度、规范和准则等)、强化性、高雅性和艺术性的行为活动(教育、激励、娱乐等),使人在活动中动态沟通、强化、协调和整和,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动态形象。

首先,人格性行为管理是通过完善的管理工具的使用和科学的运行流程的实施而实现的。因此,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工具和流程是实施行为文化建设的保证。前已述及,此不赘述。

其次,确立行为文化建设的支撑性行为活动。这些行为活动应根据“主题文化教育”的实践原理或者内容进行设计。如:学习活动、研究活动、课程活动、课堂活动、娱乐活动等。

再次,学校在管理工具中应配套设计促进支撑性行为发展的的激励措施。通过对支撑行为的激励促进,凸显文化主题,从而进一步强化全体教职工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因此,激励措施应坚持以管理的核心目标为指向,使激励措施与核心目标形成共向合力。

最后,定期维护。就是学校应密切关注群体中非主流的价值倾向,定期清理团队不良思想,扶正祛邪。

第三,行为生成——目的与归宿

通过反复不断的提高认识和长期的行为实践逐步形成稳定的具有学校精神特质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团队行为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