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的心理基础

学校管理怎样才能让人觉得安宁与幸福呢?

很多学校提到学校管理文化工作,认为就是要多搞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再不就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关注和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求上。这些不是文化管理的主要方面,文化管理更加关注教职工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停留在满足教职工的短期利益或者是一时的高兴上。因此,要实现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要不断的满足教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

众所周知,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告诉我们,人具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的需要。笔者认为,其要义通俗地讲,就是要使人“活得实惠、活得体面、活得高尚”。

第一,活得实惠。实惠是什么呢?实惠就是物质、名誉、安全、公平。活得实惠就是个人通过努力对物质、名誉、安全、公平的获得而产生的满足感。我们知道,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是生存的基础,同时安全与公平也是每个教职工切身需要。因此,最大限度的为每个成员提供尽量多的物质待遇,同时按照“多维均衡,效率最大”原则建立起相对公平、合理的各种利益分配制度是学校实施文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因为,管理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利益分配的艺术。只有分配得多,分配得合理,人们就会有满足感,才能感到活得实惠。

第二,活得体面。体面是什么呢?体面就是得到尊重、关爱和认同。活得体面就是个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认同而产生荣耀感。因此,学校实施文化管理应努力营造激发成员对团队产生自豪感和归宿感的氛围,如:积极搭建以教师为中心的各种大型展示活动、让每个人的贡献留存于校史、积极参加各种团队竞赛活动并力求获奖、让教师长期感受到与其他成员合作的愉快、努力营造让教师有自豪感的独特工作环境等。并在激发过程中提升团队的思想境界,使每个成员逐步体验更高层次的幸福感。

第三,活得高尚。什么是高尚呢?高尚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活得高尚就是个人通过自身努力能够为多数人带来好处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人的自我超越。因此,学校文化管理应积极搭建让成员产生人生感悟的各种平台,不断使成员感受高位的安宁感和幸福感。如:促使每个成员经常将自己火热的思考转化为冰冷的美丽(写教育案例、专著等)、经常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为别人带来好处的快乐、经常用自己的人生感悟解释人生百态,使自己内心宁静。

总之,学校实施文化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致力于不断满足教职工三个层次的需要,以此促进不同个体的梯次发展,从而逐步实现使每个教职工活得安宁与幸福的核心目标。

当明确了学校管理的核心目的之后,建构学校管理文化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才不至于步入管理行为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