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特色学校文化理念最集中、最深刻、最直观的反映。因为,任何富含价值预设的课程都必须通过高效率的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同时,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校文化理念得到师生广泛而深刻的认同、内化和外显,对形成独特的学校行为文化有着支柱性的作用。可以说,课堂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的呈现。
然而,我们看到的普遍现象是:学校文化主要表现为课堂之外的文化,学校文化几乎是课外文化的代名词。大多数学校证明学校文化魅力的场所基本是在课堂之外,是发生在课堂之外的各种活动、环境、制度、口号。而在课堂中,很难感受到学校所宣称和炫耀的学校文化的存在,更不用说感受这种文化的魅力。另外,许多学校虽然有了自己明确的办学理念或教育理念,但是学校理念(特别是教育理念)与课堂行为往往是没有内在的、逻辑的关联,是脱节的,少数学校虽然也注意了这个问题,但也只停留在表层的联系上。问题出在要么是理念本身空泛肤浅,要么就是学校没有认真研究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并依据教育理念内在的原理或规律解码为一定的课堂行为方式,进而构建起蕴涵学校价值理念的课堂文化。
这一现象说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基本上还停留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等层面上,课堂文化被我们善意地忽略或忘记,导致课堂行为与学校主题文化割裂。
鉴于此,笔者认为,无论多么动听的教育理念如果不能解码为一定具有内在逻辑的课堂行为方式,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文化,这个理念最多就是一个宣传口号,学校文化也就失去了根基。
因此,聚焦课堂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提升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如何将教育理念解码为课堂行为方式,进而构建独特的学校课堂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事关学校文化建设的成败。